12031-作者:陈川湘

  所有一级领域  所有二级领域

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 查看更多

一次,跟一个管生产的部长聊天,他说,刚刚发的生产考核细则,个别厂长执行不到位,某些厂领导像是个“软钉子”。我问他为啥?他说,本来生产考核很严肃,公司领导也很重视,可一些厂长既不宣传也不督促,文件签收后就扔给下面“自生自灭”了。

假如你是生产部长,你会怎么处理呢?谁不认真执行,没做好直接考核!如果你真这么想,只能说明你缺乏管理经验,好听点说,还缺乏一定的领导艺术。

那该如何有效落实呢?

我们得从责任第二现象学公式R4(C)2R3(+1)说起。


1、工作流对象:上下级(高层与中层)

2R4(C)2R3(+1)=高层做战略,中层协助推动。

3、公式解析:

该公式描述了高层领导和中层干部,在同一个责任现象中(战略管理),不同的责任高低阶价值交换的评价规律。反映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,高层领导与中层干部的正确工作关系。

(义务责任是指可做可不做的行为,做了受到他人的称赞和表扬,其结果为增值+1,不做也无所谓,其结果为真值0,如图所示)


你注意到没有?原本落实企业战略这件事,似乎是必须做R1,为什么中层干部承担的却是义务责任呢?

这个问题,我思考有以下三个原因:

一是中层干部的工作性质和职责。

中层干部是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,他们既要负责执行高层领导制定的战略和计划,又要负责管理和指导基层员工完成日常工作。因此,中层干部的工作不仅要求他们有专业能力和管理技能,还要求他们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特别是要善于与人沟通。

正常情况下,中层干部落实企业战略责无旁贷R1(0),但实际工作中,中层干部还需要有一些额外的行为和态度,比如帮助基层员工解决问题,关心基层员工的成长和发展,给予基层员工适当的鼓励和认可,维护团队的凝聚力,如开会的时候主动宣贯公司新政策、新规定等。这些都是中层干部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行为,做了可以提升自己和团队的效率以及工作效果,可能受到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赞赏,其结果为增值+1;不做也不会影响自己和团队的正常运转,其结果为真值0。

二是中层干部的工作环境。

中层干部处于企业组织结构的中间位置,他们既要面对高层领导的压力和期待,又要面对基层员工的需求和反馈。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,中层干部需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,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,以适应高层领导的战略变化和基层员工的实际情况。其中,有很多工作行为都是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。

三是中层干部的个人发展。

中层干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,他们有着较高的职业理想和抱负。在企业战略管理中,中层干部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,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,如何利用机会锻炼自己,如何发挥个人优势创造价值,如何摆正心态全力以赴地工作等等,这些都是中层干部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行为,做了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,受到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称赞和表扬,其结果为增值+1;不做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职位和收入,其结果为真值0。

看完这三个原因,你有什么启发?

对,企业要做好中层干部的激励和培养。

中层干部也称知识工作者,关于对知识工作者的激励,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,对此有以下观点(来自网络节选):
德鲁克认为,

1、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和满意度取决于他们的责任感、贡献感和成就感,而不是外在的奖励或惩罚。因此,他主张忘掉激励这回事,先排除达成绩效的障碍,着眼于绩效,绩效就是最好的奖励。
2、知识工作者需要被视为人而不是雇员,被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,被视为合作伙伴而不是下属。他强调尊重知识工作者的个性、专长和创造力,让他们参与目标制定和评价,给予他们自主权和资源,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。
3、知识工作者需要被安排在能够发挥他们优势和潜能的职位上,让他们做他们的本职工作,而不是被分配一些无关紧要或超出能力范围的任务。他建议管理者定期对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,找出谁是有绩效的人,谁是用人不当的人,谁是能够做出更大贡献的人。


所以,想让中层干部在落实企业战略时,承担一定的义务责任,企业得多做“以人为本”的事。使得中层干部在完成自己的岗位角色责任高阶R1(0)的基础上,做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,以提升自己和团队的绩效和价值,从而更好地贯彻企业战略。








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

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

责任总公式:R1(-1,0)+R2(0~N)+R3(0,+1)+R4(C/c)=1

所属责任现象:责任第二现象:R2R(两个责任主体)

责任现象学公式:R4(C)2R3(+1)

本文责任思维模型:理性行动“四做原理”

责任思维工具描述:必须做,努力做,应该做,选择做

文章关键词: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, 加载中

0位亲已答题!

 相关文章 Articles

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,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!
Copyright © 2015 ICP备案: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
责商(上海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江西应用科技学院—责任动力学研究院
联系电话:15800477474
公司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